欢迎致电:0755-33942792 服务时间:9:00-18:00 微信
QQ
首页 > 资讯 > 产业动态 > 中国发展智能汽车的战略意义

中国发展智能汽车的战略意义

2018-04-27 15:39

1.与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一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下,全球制造业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即“智能制造”的方向全面升级的态势日趋明显,各国纷纷为此制定转型战略,其中尤以德国的“工业4.0”计划最具代表性,目标是构建由数据驱动的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体系。而“中国制造2025”同样明确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谋求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实际上作为泱泱大国,中国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实体经济,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不容失败。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选好龙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以更有效地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和基础,实现聚焦发展。而汽车产业以整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为主线,贯穿原材料、机械、电子、能源、金融、服务以及基建等各个领域,涉及人才、管理、技术、品牌等诸多要素,是几乎与现代民用产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的立体式产业网络。无论从产值及规模、就业能力、社会价值,还是产业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来看,都是至关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纵观全球,汽车强国无一不是制造强国,德国工业4.0也选择了汽车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因此中国必须全力建设汽车强国,带动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而新一轮科技变革背景下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汽车制造体系和汽车产品两个方向并行互动、同步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汽车“智造”将与智能汽车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支撑汽车产业整体上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智能制造将为智能汽车的实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智能汽车的使用者同时也将成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需求端,从而拉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制造加快升级转型。因此,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智能产品,也是个性化需求和数据的收集终端和交互平台,更是全新的智能制造体系及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网联汽车与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并列,作为汽车领域的三大发展重点。

 

2.为解决能源、环境等难题,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汽车社会提供全新可能

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汽车社会问题,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其中能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汽车产业面临的长期最根本问题。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进口原油3.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9.6%,远超国际红线,而进口石油的一半是汽车消耗的。

 

环保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前最严峻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之一。尽管汽车产业对环境污染(如雾霾)的具体贡献程度尚存争议,但汽车无疑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此外,二氧化碳排放广受关注,已成为事关中国国际政治和大国责任的重要问题。按照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协议:中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同时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走更节能、更环保之路。

 

而作为未来多种新技术应用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则将为汽车产业有效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提供全新可能:包括车辆智能运行状态下的油耗及排放控制最优化(有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即可降低10%的油耗及排放)、智能网联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提升和促进、智慧交通模式下的能耗节省与排放降低、全新商业模式下汽车利用率的显著提高等。从而使汽车产业能够在能源和环保的约束下满足国计民生的需求,最终构建起健康的汽车社会。

 

3.在未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提供支撑

行车安全和交通拥堵是国民最为切身感受的直接关注问题,中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大中城市堵车现象也日益普遍和严重,在这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也可以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通过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即可减少50%8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而到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即全工况自动驾驶阶段,则有望实现零伤亡乃至零事故。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还将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型城市智慧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简称ITS)的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即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进步,有效而系统地加强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预计将有众多新的都市圈及新型城市、城镇陆续出现,这正是前瞻规划城市建设、系统筹谋新型交通体系的历史良机。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充分考量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新型出行模式的重要作用,并以此需要为出发点,引导智能网联汽车及其配套体系的同步发展。

 

相关链接

http://www.wulianka.cn/ask/63.html

http://www.wulianka.cn/ask/61.html

http://www.wulianka.cn/ask/38.html


(文章来源:http://www.wulianka.cn/news/1066.html
上一篇: 中国联通发飙:物联网卡要实名认证了
下一篇:网络风险蔓延物联网 设备厂商安全重视不足

在线QQ

在线微信

售前客服一

售前客服二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0755-33942792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