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14:25
5G+人工智能,安防机器人更敏捷聪明
身临其境的VR体验、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智能化的机器人服务……人工智能时代,连接更多,数据量更大,对5G网络的需求也就更迫切。在江苏移动的两处展厅内,5G技术展示让不少参会者对“什么是5G”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5G网络具有高达10Gpbs的峰值速率、低至1ms的时延以及1000亿连接能力,可极大地满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广泛连接,推动人工智能深入地发展。
国内最大的物联卡交易平台(http://www.wulianka.cn)表示,中国移动高度重视5G发展,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5G研发,是全球最早启动5G工作的企业之一。以2020年实现5G规模商用为目标,中国移动提出5G网络总体技术架构,积极推进全球标准制定;于2016年2月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联合产业开展跨行业融合创新、孵化应用与产品,目前已发展119家合作伙伴、建立12个开放实验室。而作为国家5G网络试点的承载单位之一,江苏移动今年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加快5G发展的要求,建设100个基站以上规模的5G试验网,陆续开展5G网络规划、组网、优化等系列测试。
“以前一直觉得5G要落地,还得等很久,但今天看了江苏移动的两个展厅,突然觉得5G已近在眼前了。”作为一名技术控和通信领域从业者,南京市民王先生连着跑了两场展会,“等5G上马,这个机器人就能大放异彩了”。王先生所说的机器人,是现场展出的中国移动与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多功能综合智能5G安防机器人。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等场景,它可以快速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指路、定点巡逻等功能。“5G网络就是连接机器人眼睛和大脑的神经。”解说人员介绍道,“这个网络速度越快,时延越小,机器人的功能就越强大,越敏捷聪明。”
在未来网络峰会的移动展厅内,5G导盲头盔也向广大参会者展示出5G网络带来的无限可能。虽然外形像普通的摩托车头盔,但它集成了5G与人工智能技术。盲人朋友戴上以后,在行进中遇到障碍物时,传感器会以超快速度计算再上传控制系统,提醒及时调整行走路线。
物联网+人工智能,人脸语音识别产品受关注
截止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卡用户数已突破2.2亿,物联网开发平台OneNET连接数也超过了4300万,为万物互联的智能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两处会展中,移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碰撞的火花,也收获了颇多关注的目光。“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上,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和识”人脸识别机、访客机风头正劲。“这机器是用在哪里的?”“安全不安全?”……不少参会者围着机器追问。
据江苏移动讲解员介绍,“和识”人脸识别机内置物联网卡,可通过移动网络将人脸识别信息反馈给后台海量信息库,并完成人脸信息校对;而访客机则可下发人脸信息到人脸识别机,授权访客相应门禁权限,访客在有效时间内可刷脸出入授权区域,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安全保障。从使用场景来说,识别机主要用在住宅小区单元门、办公大楼、考场等场景,访客机则应用在门卫室、办公大楼前台等入口处。
除人脸识别技术外,移动物联网与语音识别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也不少。随便说一句中文,就能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或者韩语,出国旅游、购物不在烦恼语言问题,还能查天气、听音乐。这是“和译”翻译机带来的便捷生活,其内置物联网卡,可通过移动网络连接云平台网络,实现翻译、连线等功能。该产品在两处展厅内均有展出。
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的移动展厅内,“和云镜”这个后视镜,让用户讲一句“你好小云,抓拍视频”,就能自动抓拍15秒视频,并通过内置的物联网卡上传云端,违章驾驶、沿途美景随便拍,还能一键上传朋友圈,还能智能规划行车线路、提前预测道路拥堵、车道偏移预警。语音拨号、听音乐、查天气,也只要动动嘴巴就能搞定。此外,江苏移动的智慧家庭产品,如可语音控制的高清互联网电视、智能音箱等产品也咨询不断,让不少参展者驻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