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09:40
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表示,过去一年,中国电信NB-IoT网络部署基本完成,物联网平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下一步,中国电信将延续之前对物联网产业链的补贴政策,通过政策杠杆推动物联网生态圈中新的技术以及应用方面的快速发展。
“中国电信的物联网策略主要是以业务场景驱动,打造“云、管、端”为基础的物联网整体视图。整体视图分成4个层面,最上面是应用层,将物联网业务以场景分为小流量、大流量、低时延、高可靠及标准化五大类应用;第二层是云层,以云为基础实现业务数据云化和体系生态化;第三层是管道层,通过窄带网络、宽带网络、工业以太网以及传感网满足五大类应用对管道的需求;最下面是终端层,重点完成通信能力增强、传感精度提高、处理能力提升和整体成本降低的目标。”赵建军向记者介绍到。
建成全系列的物联网网络
网络是万物互联的基础,中国电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完成NB-IoT和LTE网络,打造高低频融合、高中低速全覆盖的精品物联网络。在LTE 4G+高速率网络领域,已建成70万基站,铸就全覆盖精品4G+网络,利用国际主流FDD技术,实现300Mbit/s峰值速率;在LTE Cat.1中速率网络领域,与4G共用80万基站资源,使用800MHz黄金频段,全国全覆盖,下行峰值速率10Mbit/s,上行5Mbit/s;在NB-IoT低速率网络领域,已建成31万基站,是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惟一提供全国覆盖的商用国精品网络,目前连接规模已经超过500万。
针对需要语音支持、高移动性的低速率物联网应用场景,中国电信已在部分城市试点eMTC网络,并计划今年下半年试商用;针对无人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更高带宽、更低时延应用需求,中国电信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和网络规划,并已在深圳、苏州、雄安等6城市建设5G试验网,力争2019年实现试商用。
建成了从连接到使能,到SaaS应用的物联网开放平台
中国电信此前发布了全球物联网开放平台。平台体系包括连接管理、通用使能、垂直使能服务。连接管理平台架构于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具有海量并发处理、高弹性水平扩展、微服务架构等特点,功能上可实现物联终端生命周期管理、自助连接诊断和自动化规则等,每日调用次数超1.4亿次,为物联网客户提供优质体验的连接管理服务;另外,基于物联网开放平台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智慧环卫、智慧楼宇、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多个行业的SaaS应用。赵建军特别指出,“SaaS应用采用积木组合方式建设,不但可综合停车、环卫、消防、门锁等多类物联网应用的功能,也可只提供如智慧停车、智慧环卫等单一场景的应用功能,可根据用户需要灵活组合”。
通信模组,协助产业链合作伙伴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电信在终端模组上聚集了高低频融合、高中低速全覆盖、与精品物联网络相匹配的通用模组,目前已累计上架近百款产品。尤其在NB-IoT模组方面,中国电信一路领跑,NB-IoT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价格方面,推动NB-IoT模组价格由最初的上百元每片下降到几十元每片,下降幅度超过2/3,有力推动NB-IoT模组的行业普遍应用。
赵建军表示,电信运营商在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协商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发挥政策引导和杠杠作用,降低模组的成本。对此,他提出3点建议:一是在招投标等引入环节方面,在严格质量要求的同时,对模组价格进行明确限制,反向推动模组厂商通过投入技术研发、优化自身流程等方式,降低模组生产成本。二是深化物联网业务在各行业领域的覆盖和拓展,扩大市场规模,通过市场规模化,带动模组生产的规模化,降低成本。三是加大模组补贴。电信今年继续投入3亿元对模组进行补贴,同时也会关注整个补贴流程的优化,确保补贴的准确性,真正发挥补贴的杠杠作用,降低模组成本。
中国电信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利的生态环境
在外部环境上,国家政府大力扶持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自2009年将物联网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以来,陆续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十个专项行动计划》等政策和规划,促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有利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在物联网业务发展和推进过程中,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中国电信物联网的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行业环境。而在内部上,中国电信提出了转型3.0战略,把物联网作为基础业务之一,成立物联网分公司进行专业领域的运营,并从集团、省、地市等层面,进行战略落地的分工和推进,建立并完善“集团管总,专业主建,属地主战”的协同运营体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进产业共建。在集团上下的团结努力下和产业合作的支持,中国电信在物联网这个新兴领域逐渐,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应用创新将是物联网的核心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可以说,应用创新将是物联网的核心。因此,运营商不仅局限于万物互联的大连接机遇,也应在应用上做深耕和布局,深入产业链,与产业链生态协作发展,推动物联网在行业应用部署。那么具体要如何实施?赵建军建议,在具体应用探索方面,一是加大物联网应用在行业领域的覆盖面和介入度,深度了解各行业的运营环节、生产特点和需求痛点,将应用与运营环节和个人生活进行整合和聚集,成为应用行业发展和个体生活的一部分。二是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既要在基础技术上进行加大投入关注,在前沿技术的研发布局上,也要紧跟趋势,进行持续性研发更新。三是打造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在应用设计和开发上,可以以共建的方式,吸引企业客户乃至个人消费者加入到行列中来。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物联网产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挑战尤存,正如前面所谈到,目前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且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力支持,应该说整体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是很好的。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物联网在发展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安全隐私、产业和技术分散等方面。
在安全隐私方面,物联网安全是互联网安全的延伸,但是跟互联网安全相比,物联网在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防护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物联网安全的“三个特点”带来了“三大问题”——泄露途径更广、防护难度更大、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在产业和技术上,我国物联网行业区域覆盖广泛,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尽管产业的整体规模仍不大、效率低;二是行业集中度低,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三是结构失调,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四是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传感器技术、物联网芯片技术滞后于国际水平,这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标准体系缺失,规模应用相对不足,技术难于对接市场。
如何破局?赵建军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议出台物联网安全指导意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加强对物联网共性和关键安全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物联网团体标准试点;建立政府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物联网安全预警和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是鼓励自主研发和创业创新,加快物联网安全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感知、无线互联、数据处理、智能分析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投入;鼓励信息安全企业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增强物联网安全产业的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加快物联网安全产业集群化步伐。
三是加快制订物联网终端标准,加强物联网终端入网检测,建议加强物联网终端监管力度,提升物联网终端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