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11:29
物联网农业,也称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是运用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与土壤快速分析、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给药,自动耕作、自动收获、自动采后处理和自动储藏等智能化农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完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也基本实现。
第二,信息服务平台较多,服务方式丰富。全国32个省级、78个地级市和352个县级农业部门建成了“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部建立了网络中心及数据中心,为全国“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转提供较强支撑力。各地农业部门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民信箱”、“12316新农村热线”和“农信通”等一批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第三,信息资源日渐强大,且高质量信息资源不断增多。目前覆盖部、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基本建成,各级农业部门初步搭建了面向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政策等各类信息。物联卡之家统计,我国农业网站数量达31000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农业部相继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统计、农业科技与人才、农产品价格等60多个行业数据库。
第四,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基本完善,服务效率增强。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7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乡村信息服务站点逾100万个,农村信息员超过70万人。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物联网产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广大的市场潜力,将有效促进信息产业升级,并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物联卡之家推算,物联网业务规模未来将以万亿元计算,到2020年,达到甚至超过互联网业务规模的30倍。但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产业、服务还处于摸索实践过程,产业利润的获取主要集中在设备制造、系统集成、网络运营以及平台供应,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在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农民的实际利益,统筹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发展物联网时代农业信息化,需要政府、农民、资本、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投入,在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必须从全局的层面上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应同时考虑其当前和长远利益,明确发展思路,致力于实现物联网时代农业信息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