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 10:02
如今“曼哈顿”“泰晤士”随处可见,“维也纳”“地中海”层出不穷。有关地名的“大、洋、怪、重”乱象由来已久,素来是“群嘲”的对象。
运营商圈,似乎也弥漫着这种风气。「吃到饱」、「任我行」、「大王卡 / 小王卡」、「蚂蚁大宝卡 / 小宝卡」、「大招卡 / 小招卡」,此外还有百度的神卡等等,这些名字我们平时用没什么感觉,但自己思考一下含义,是不是“狂霸拽酷”气息扑面而来?
手机卡套餐的那些洋名怪名
细扒一下三大运营商各种套餐的名字也是各种“大、怪、重”。
中国联通有:冰神卡、冰淇淋红卡、4G流量”王”套餐、各类大小王卡等等。
中国移动有:移动王卡(此类怪名中算是最少的了)。
与上面两家相比,中国电信就比较突出了,有步步高套餐、无忧卡套餐、大黑牛卡、百度大圣卡、百度超圣卡,大王卡、天王卡、尊王卡、小抖卡、小鱼卡、大鱼卡……小编搜罗的时候手抖起来了,电信居然有这么多卡!
若是按照全国各地正推进不规范地名整治规范,这些套餐大部分都要改名字。
首先是名字带有“大”的,如三大运营商都推出的“大王卡”名字,既符合“名称刻意夸大”,也符合“怪”;联通的一系列冰激凌套餐名称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电信既有“大圣”亦有“大王”,还有“小鱼”、“大鱼”,名字不仅怪异难懂而且有些重复。
今年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资委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专项行动的通知》中,要求国内三大运营商必须减少目前在售的套餐数量,让用户能够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运营商在售的套餐。既然工信部下了通知,那么运营商执行是势在必行,电信要将如此之多的套餐融合起来应该不是一件的事情。
运营商改名风波:不限量套餐更名
在运营商内,也发生过因”刻意夸大“改名的事件。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此前推出的不限量套餐由于夸大宣传,误导用户遭到大量投诉。从2017年初中国联通推出所谓“不限流量”的冰淇淋套餐开始,几家运营商就纷纷效仿,试水提供相似服务,其宣传语是让用户以更低的单位资费使用移动网络的服务。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却发现套餐并不如宣传中所言的“不限流量”,当流量使用超过了定量上限,4G网络就会降速,极端情况下用户甚至会被断网,直接影响到自己移动端的网络使用。
以中国联通的小冰神卡为例,广告上直接打出不限量,让消费者以为流量是无限使用,个别流量使用比较大的用户达量后限速,限速后图片、网站都难以打开,严重影响上网体验。
但后来三大运营商被叫停不限量套餐之后,运营商们把不限量套餐在一夜之间改头换面,以中国联通的小冰神卡为例,此前99元每月的小冰神卡写的是国内流量不限量,整改后的小冰神卡也只是仅仅把“不限量”改为“任性用”,从表面上看来,任性用跟不限量都是误导性非常强的广告用词。仔细查看小冰神卡的办理详情你就会发现,中国联通的改动实在是太少,连达量限速的字样也是不够醒目,当然,套餐流量和通话跟之前的不限量没有任何改变,说白了只是仅仅改个名字而已,以至于用户们戏谑道:
“我们嫌弃的是名字吗?”
洋名怪名治理下,“大小王卡”们将何去何从?
中国联通是“大王卡”的“先行者”,其一直是被网友称为流量最低的运营商。自工信部提出“提速降费”政策以来,中国联通也成功地成为最大的赢家,仅仅一年就推出了“腾讯王卡”,在当时就拥有超过1亿用户使用,而且其他两家用户流失率大大增加,导致不少网友认为中国联通推出的“腾讯王卡”为首的多个互联网套餐导致其他两家运营商用户的下降。移动、电信面对用户流失的速度,并开始恐慌,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王卡”。
那么这些运营商为啥要起这种大、怪、重的名字呢?
恐怕还是与运营商意图迎合消费者口味有关。就像父母给孩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期盼平安健康拥有锦绣前程一样,对运营商来说,一个新的资费出来之后必须配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既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能凸显商家的特质。倘若运营商圈也来一次“资费套餐名称”整顿,估计运营商们又要哭死了。毕竟5G即将到来,届时将可以提供理论速率达到10Gb/s的网络,更快的网速环境下,消费者对流量需求会再次升级喷发,套餐的种类也会进行相关的调整。
倘若对“资费套餐名称”整顿,对互联网来说是个好消息,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消息。但是对运营商员工来说,则是一枚青涩的果子,难啃,但还得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