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的环境是复杂的,第一,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产业发展的引导者,主要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导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得以运转的重要环境因素。第二,用户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源泉。随着物联网产业的逐渐成熟,用户需求逐渐成为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动力。用户是物联网产业中最基础的成分,系统产品的生产最终也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系统内用户的状况决定了系统内其他成员的种类及分布。而用户作为物联网产品和服务消费的经济单元,他的消费和需求决定了企业的生产与营销行为。
然而,对于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更多的是要依靠专利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以美国为例,我国与美国的物联网技术专利研发,显示出中美在技术生命周期、技术主题、研发主体、专利布局等方面有诸多的差异。
1、从美国的物联网专利申请量来看,美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处于饱和期,而中国处于增长较为稳定的成熟期。说明中国的物联网专利研发可以大有可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应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创新的热情,以产出更多的物联网专利。
2、从技术主题上看,中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重应用研究,而美国注重基础研究,显示出两国技术研究的实力差距。物联网基础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发展轨道绕不过的“坎”,比应用技术重要得多。因此,我国应该在一边加强物联网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基础技术的研究,例如芯片的研发就是基础研究的典型领域,目前国内研发实力比较薄弱。加大对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拥有芯片等基础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升我国的专利竞争力。为了攻克物联网基础技术,集群内部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应进行协同创新,形成一些有实力的技术标准制定组织以提升整个集群的技术实力,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3、中国的研发主体更多的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小,而美国则以企业研发为主体,显示出企业的研发主体性地位。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应该加强研究成果市场转化的力度,使得专利技术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同时,强化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政府对物联网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作适当的补贴,可以激发企业的研发活力。
4、从专利布局上看,美、日、欧、韩非常注重在中国的专利布局,而中国在上述几个国家申请专利的数量较少,显示出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利保护意识不强和国际化视野不够的现状。中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应该重视专利的国际化布局,特别是在美、日、欧的布局,以提高物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国内最大的物联卡交易平台:物联卡之家(www.wulianka.cn)指出,对于产业链的协同管理,所处产业不同,侧重点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不同。而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产业链的协同研究需结合其自身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情况。
从目前的发展时期来看,我国物联网正处于初级阶段,其所涉及的厂商众多,各方利益关系和合作关系都较复杂,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从政策上进行引导从而实现产业链上高效地分工与协作便成为了关键,这就意味着从管理上实现协同尤为重要,也十分必要。
物联网作为一种无线通信应用,实现移动中的对象之间的互联互动是其最高目标,技术标准也就成为了支撑其高效运作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应用到的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微处理技术、射频技术、执行动作器件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协议的应用基本都是相互独立的,严重阻碍了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实现技术研发的协同及对接标准的统一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物联网产业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智能化的应用与管理,智能化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与运用,但由于物联网产业涉及的成员范围较广,产业链条长而复杂,导致资源共享度降低,信息挖掘深度不够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链上的信息协同,促进成员间信息的自由交流与共享对于物联网产业链实现良性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