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己有部分地区制定了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主次清晰的物联网产业布局体系仍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己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地区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和浙江为两翼,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产业规模位居三大区域的之首。由于长三角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而物联网作为高新技术中的典型代表,使得长三角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方面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作为我国物联网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起源地,目前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应定位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从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这两个产业链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技术标准与创新战略,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并引领核心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制造行业的中心,同时也是全国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工业基础深厚,目前己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建成了一批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园区,当前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着眼于物联网应用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信息化管理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及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两个方面。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环渤海滨海经济带,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城市集群,也是国内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制造基地;同时,该地区依托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群,物联网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传输网络密集,大量的重工业应用使得物联网产业化普及率较高。目前,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该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己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结构。
国内最大的物联卡交易平台:物联卡之家(www.wulianka.cn)指出,波特的观点认为,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按重要性等级可分别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高级要素对产业集群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产业集群高级要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直接投入提升要素水平,包括物联网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技术标准研发支持等。
首先,在物联网技术标准方面。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感知技术,我国的三大物联网产业集群应该不断加强在高端传感器和以MEMS为代表的新型传感器方面的研发,并取得一定突破。同时,在传感器基础技术和基础理论方面也加强了技术研发攻坚。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中高频RFID技术、面向工业领域的无限传感器组网技术、围绕M2M网络的无限移动通信增强技术等是我国物联网高技术水平的体现,因此,推动高水平的物联网技术标准研发制定是推进物联网产业集群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物联网专业人才方面。物联网的概念是在2009年提出来的,但物联网技术其实是在以前早己经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信息和通讯等技术基础上融合和发展而来的。所以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金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2010年,教育部新增物联网工程专业,授工学学士学位我国有231所高校和400多所专科学校已经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与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本科和大专学生共计5万多名,并且数量在逐渐上升。可见,物联网专业人才也是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开设该专业的目的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在推进本地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对当地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合理配置资源。